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「PE」分析 – 三個不美麗的誤會

在一個多月前的文章已經提及P/E,是股市估值中一個簡單易用的指標。當時我作了這個描述。

"PE的計算方法是每股股價除以每股盈利。例如股價是1元,如果每股盈利同樣是1元,那市盈率就是1倍了。換另一個角度看,即是1元的投資1年就回報了。如果股價是1元,但每股盈利是0.5元,市盈率就是2倍了,也代表1元的投資2年才可以回本了。所以正常來說,市盈率還是愈低愈好的。"

這個表述事實沒有錯,而且也是一個簡單易用的指標。例如在金融海嘯之時,09年2月時港股市盈率只有7.61,相比起過去乎介10-15的市盈率,實在是便宜得多了。結果恆指就由低12000點開始上升。這個數據似乎簡易明,我宿舍有一位朋友「M」告訴我,看過我當日文章後就開始在計股票的PE了。

回想自己初接觸PE這個慨念時也覺得很神奇,感覺就好像半個股神上身一樣,看看一隻股票的PE就說這是便是貴了。不過時日過去,開始認識到這個數字背後其實存在不少誤會,單看PE其實沒有什麼特別,今日就跟大家解釋一下。

第一︰P/E 是歷史數字
P/E計算方法很簡單,小學生也懂得計算。但畢竟當中最重要的部份「每股盈利」,其實只是上個財政年度的數據,例如保利協鑫(HK.3800)在08年時候最低市盈率只有0.8倍,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低的市盈率。但可惜一個金融海嘯令到該年度光伏業務訂單大趺,加上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開始出現,整個09年是光伏行業的大寒冬。所以如果只看到08年的市盈率就對09年的業務有充份信心的時候就隨時遇上大危機。

第二︰P/E 也只是一個絕對數字
P/E是一個絕對的數字,例如我說今日工商銀行(HK.1398)的市盈率是6.59,那大家知道這是便宜還是昂貴嗎 ? 不知道吧。大家可能會想,不如用其他股票來做比較吧,但問題是例如科網股動輒就有30,40倍的P/E,那可以代表工商銀行就比騰訊(HK.700)便宜了嗎 ? 其實不可以,因為我們會發現其實不同行業因為有不同的行業前景,市場上給予他們的市盈率都不一樣。例如科網股增長潛力強,下一年度公司業績隨時番一倍,市場給予30,40倍的市盈率委實不是一個問題。但例如銀行股業務發展較為穩定,大家預期年度之間業績不會大的突破,市場普遍給予銀行股一個10倍內的市盈率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行業間相似業務的公司作一個比較,例如同樣是國有銀行的工行﹑農行﹑交行等。當然更好的方法是利用我之前文率提到的市盈增長率(PEG)做一個計算。

第三︰有些管用,有些不管用
P/E 除了要用比較才可以用外,其實某些行業是不適合用P/E計算的,這點大家也需要留意。對於一些售賣時間與入帳時間不一樣的公司,P/E並不是一個合適的估值方法。例如地產股的每年帳目盈利,其實只是反映兩年前預售樓花時的收益,今年度的賣樓收益往往要到兩年後入伙才可以正式計算。所以即使同一個行業比較PE的對於這些售賣時間與入帳時間不一樣的公司並不可用,相反用地產股用我前文提及的(NAV)計算比較合適。

初初認識P/E這個概念時,我非常喜歡,以為自己把股市都看透了。但現實告訴我們,對市場永遠都要學懂謙遜。現在我也非常喜歡P/E這個概念,它就像一個分數一樣,一個值得拿高分的人,市場委實不介意給他一個更好的分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